歡迎來到昆山清陽凈化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官網!

中國共產黨100年經歷的大事件(1921年7月-2021年6月)

2021-06-29 08:51 昆山清陽凈化系統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共產黨100年經歷的大事件(1921年7月-2021年6月)

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由于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全民族偉大的夢想;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許多獻身于民族進步事業的愛國先驅,前赴后繼、不懈探索。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了。1911年10月,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是仍然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中國期待著新的社會力量開辟新的救國救民道路。1915年興起的新文化運動,在中國社會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給東方被壓迫民族以巨大鼓舞。中國一批先進分子開始選擇馬克思主義。同時,中國工人階級伴隨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而迅速壯大。一場新的人民大革命的興起,已不可避免。

  1919年5月4日 由于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北京學生3000余人到天安門前集會,游行示威,掀起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革命運動(五四運動)。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罷工聲援學生,隨后罷工、罷課、罷市迅速擴展到20多個省區、100多個城市。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迫于人民群眾的壓力,中國代表沒有出席6月28日的巴黎和約簽字儀式。五四運動后,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圖書大量出現。李大釗、陳獨秀、李達、李漢俊、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鄧中夏、何孟雄、高君宇、王盡美、鄧恩銘等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分子開始在工人群眾中宣傳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是近代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五四運動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

  1920年3月 李大釗在北京大學組織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5月,陳獨秀在上海發起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上海、北京的研究會同湖北、湖南、浙江、山東、廣東、天津等地及海外的先進分子逐步建立聯系,進一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8月,陳獨秀等在上海成立共產黨早期組織。這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織,是各地共產主義者進行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同月,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10月,李大釗等在北京成立共產黨早期組織。到1921年春,武漢、長沙、濟南、廣州等地及旅日、旅法華人中陸續成立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1年 

  7月23日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開幕。最后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舉行。參加大會的代表有:上海的李達、李漢俊,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廣州的陳公博,旅日的周佛海;包惠僧受陳獨秀派遣,出席了大會。他們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出席了大會。陳獨秀和李大釗因事務繁忙未出席大會。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通過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大會選舉產生中央局,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黨的一大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斗爭中頑強求索的必然產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產物。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先進的階級——工人階級的政黨,不僅代表著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它從一開始就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和使命。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具有偉大而深遠的意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充分展現了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優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這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精神之基、精神之本。1941年6月,《中央關于中國共產黨誕生二十周年、抗戰四周年紀念指示》將7月1日作為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

  8月11日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上海成立。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運動的第一個公開機構。

  9月27日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浙江蕭山衙前村農民大會召開,中國第一個新型農民組織宣告成立。1922年7月,彭湃在廣東海豐成立第一個秘密農會。到1923年5月,海豐、陸豐、惠陽三縣很多地方成立了農會,會員達到20多萬人;9月,湖南衡山白果地區農民成立岳北農工會。

  1922年 

  1月 香港海員舉行罷工。以此為起點,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罷工為終點,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運動掀起第一次高潮。其間,全國發生大小罷工100多次,參加人數達30萬以上。

  5月5日-10日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

  6月15日 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對于時局的主張》,指出解決時局的關鍵,是用革命手段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建立民主政治。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向社會各界公開自己的政治主張。

  7月16日-23日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12人,代表全國195名黨員。大會第一次提出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區分了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大會通過第一個黨章,并通過決議案,決定中國共產黨加入共產國際。大會選舉產生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央執行委員會推選陳獨秀為委員長。

  9月13日 中共中央機關報《向導》周報創刊。黨的創建和大革命時期,中共中央還創辦了《新青年》、《前鋒》、《中國共產黨黨報》等刊物。

  9月14日-18日 安源路礦工人在毛澤東、李立三、劉少奇等組織領導下,舉行罷工斗爭,取得勝利。罷工之前成立的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得到鞏固和發展。

  1923年 

  2月4日-9日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京漢鐵路工人2萬余人舉行總罷工,成為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的頂點。7日,反動軍閥進行血腥鎮壓,造成二七慘案。

  6月12日-20日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國420名黨員。大會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實現國共合作。大會規定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時,黨必須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大會選舉產生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央執行委員會選舉組成中央局,陳獨秀為委員長。大會以后,國共合作步伐大大加快。共產黨的各級組織動員黨員和革命青年加入國民黨,在全國范圍內積極推進國民革命運動。

  1924年 

  1月20日-30日 在孫中山主持下,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共產黨人參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為主要內容的宣言,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大會選舉產生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共產黨員李大釗、譚平山、毛澤東等10人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或候補執行委員。大會的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5月 為造就革命武裝的骨干力量,國共合作創辦的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開學。6月16日,軍校舉行開學典禮。孫中山任軍校總理,蔣介石任校長,廖仲愷任黨代表。中國共產黨從各地選派許多黨、團員和革命青年到軍校學習。11月,周恩來出任軍校政治部主任,健全政治工作制度。周恩來主持的中共廣東區委從軍校第一期畢業生中抽調部分黨、團員作為骨干,把大元帥大本營的鐵甲車隊改組為一支實際受共產黨指揮的革命武裝。

  7月3日 國共合作舉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在廣州正式開學。到1926年9月,在共產黨人彭湃、毛澤東等相繼主持下,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連續舉辦六屆,培訓700多名農民運動骨干。

  1925年 

  1月11日-22日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20人,代表全國994名黨員。大會提出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盟問題,對民主革命的內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規定。這是中國共產黨在總結建黨以來尤其是國共合作一年來實踐經驗基礎上,對中國革命問題認識的重大進展。大會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加強黨的組織建設,規定以支部作為黨的基本組織。大會選舉產生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央執行委員會選舉組成中央局,陳獨秀為總書記。

  5月1日-7日 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在廣州召開,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

  5月30日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對帝國主義暴行的五卅運動在上海爆發,并迅速席卷全國,約1700萬各階層群眾直接參加斗爭,標志著大革命高潮的到來。6月至1926年10月,廣州、香港爆發省港大罷工。這是中國工人運動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政治大罷工。

  7月1日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其所屬部隊隨后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六個軍。周恩來等共產黨員分別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軍中擔任副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等職務。

  10月 中央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發布告農民書,提出解除農民困苦的根本辦法是實行“耕地農有”。會議強調北方地區工作的重要性,決定加強對北方革命的領導。會后,中共北方區執行委員會成立,李大釗任書記。

  12月1日 毛澤東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1926年 

  3月20日 蔣介石制造中山艦事件。從此加緊限制共產黨的活動。5月,在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提出《整理黨務案》,從國民黨領導機構中排擠共產黨人,由此逐步控制了國民黨、國民政府和國民革命軍的大權。

  7月9日 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到11月,基本消滅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的勢力。在北伐戰爭中,以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為骨干的葉挺獨立團屢破強敵。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共產黨領導的湘鄂贛等省工農運動蓬勃發展。

  8月4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堅決清洗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這是黨的歷史上第一個懲治貪污腐敗的文件。

  10月-翌年3月 中共中央和上海區委組織上海工人連續舉行三次武裝起義。1927年3月21日,第三次武裝起義在陳獨秀、羅亦農、趙世炎、周恩來等組成的特別委員會直接領導下(周恩來任起義總指揮)取得勝利。22日,成立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

  1927年 

  3月 毛澤東發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4月6日 李大釗在北京被奉系軍閥逮捕。28日,英勇就義。

  4月12日 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這是大革命從高潮走向失敗的轉折點。在此前后,四川、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西、廣東等省相繼以“清黨”為名,大規模捕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楊闇公、陳延年、趙世炎、蕭楚女、熊雄等共產黨人被殺害。

  4月27日-5月9日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82人,代表全國57967名黨員。大會選舉產生中央委員會和黨的歷史上第一個中央紀律檢查監督機構——中央監察委員會。根據大會要求,會后,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修改黨章的決議,正式提出黨內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

  5月10日 中共五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陳獨秀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7月15日 汪精衛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以“分共”的名義,正式同共產黨決裂,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實行大逮捕、大屠殺。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國共兩黨合作發動的大革命宣告失敗。據不完全統計,從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殺害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達31萬多人。

  8月1日 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領導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黨所掌握和影響的軍隊兩萬余人,在江西南昌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南昌起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開啟了中國革命新紀元。1933年6月30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以發動南昌起義的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予以批準。此后,8月1日成為人民軍隊建軍紀念日。

  8月7日 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八七會議)。會議著重批評了大革命后期以陳獨秀為首的中央所犯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這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會議選出以瞿秋白為首的中央臨時政治局。

  8月 中共中央成立南方局,重新成立北方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中央還成立了長江局、蘇區中央局、蘇區中央分局、湘鄂西中央分局、鄂豫皖中央分局、上海中央局、西北局。

  9月9日 以毛澤東為書記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領導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發動湘贛邊界秋收起義。29日,起義軍到達江西永新三灣村時進行改編,將黨的支部建在連上,從組織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這是建設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重要開端。10月,起義軍到達井岡山,開始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斗爭。

  9月19日 中央臨時政治局會議通過《關于“左派國民黨”及蘇維埃口號問題決議案》,決定不再打國民黨的旗幟并成立蘇維埃。

  9月-翌年春 中共瓊崖特委在定安、瓊山等地,中共廣東地方組織在海豐、陸豐等地,中共黃麻特委在湖北黃安、麻城,中共贛西特委、贛南特委分別在江西吉安、萬安、贛縣等地,領導發動武裝起義。

  10月 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布爾塞維克》創刊。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中央還創辦了《紅旗》、《斗爭》、《解放》等報刊。

  11月9日-10日 中央臨時政治局在上海召開擴大會議,提出以城市為中心舉行全國武裝暴動的策略。在實際工作中造成許多損失。1928年4月,停止執行。

  12月11日 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和葉挺、葉劍英等領導發動廣州起義,成立廣州蘇維埃政府。但終因敵眾我寡而失敗,張太雷等犧牲。

  1928年 

  1月-7月 方志敏等在江西弋陽、橫峰,朱德、陳毅等在湘南地區,賀龍、周逸群等在湖北洪湖和湘西桑植地區,劉志丹等在陜西渭南、華縣,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等在湖南平江,領導發動武裝起義。

  2月 毛澤東率部打破江西國民黨軍隊對井岡山地區的進攻。至此,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步建立。4月下旬,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和湘南起義農軍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后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和軍委書記。在創建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形成了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的井岡山精神。

  4月 毛澤東總結部隊做群眾工作的經驗,規定部隊必須執行三大紀律、六項注意。以后六項注意又發展成八項注意。

  6月18日-7月11日 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蘇聯莫斯科近郊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142人,其中有選舉權的正式代表84人。大會指出,中國仍然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國革命現階段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當前中國的政治形勢是處于兩個革命高潮之間;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大會選舉產生新的中央委員會并選舉產生中央審查委員會。

  7月19日 中共六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20日,政治局會議選舉向忠發為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主席,周恩來為常務委員會秘書長。

  10月5日 湘贛邊界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通過由毛澤東起草的決議案,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1930年1月,毛澤東在給林彪的復信(后改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把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到農村,開始形成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

  12月-翌年4月 毛澤東先后主持制定井岡山《土地法》、興國《土地法》。

  1929年 

  1月14日 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進軍贛南。相繼開辟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后來這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以其為中心發展為中央革命根據地(中央蘇區)。到1931年11月,全國已形成中央、湘鄂西、鄂豫皖、瓊崖、贛東北(后發展為閩浙贛)、湘鄂贛、湘贛、右江等革命根據地。后來又建立了川陜、陜甘、湘鄂川黔、鄂豫陜、閩東等革命根據地。在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中,形成了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等為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

  5月-翌年2月 中共商(城)羅(田)麻(城)特區委員會在河南商城,中共六安縣委在安徽六安、霍山,中央代表鄧小平等在廣西百色、龍州,先后領導發動武裝起義,建立紅軍,逐步開辟豫東南、皖西、左右江革命根據地。

  12月28日-29日 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古田會議)在福建上杭古田召開。毛澤東當選為中共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書記。會議根據中央九月來信精神,通過毛澤東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其中最重要的是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的決議案,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古田會議決議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獻,是黨和人民軍隊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古田會議奠基的軍隊政治工作對軍隊生存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1930年 

  3月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推動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上海成立。隨后中國社會科學家、戲劇家、美術家、教育家聯盟以及電影、音樂小組等左翼文化團體相繼成立。10月,各左翼文化團體組成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共產黨領導的左翼文化運動在國民黨統治區興起。

  5月 毛澤東撰寫《調查工作》(后改為《反對本本主義》),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

  6月11日 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首先勝利》決議,形成系統的“左”傾冒險主張。不久,又制定全國總暴動和集中全國紅軍進攻中心城市的計劃,使各地革命力量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失。9月,中共擴大的六屆三中全會停止了這一冒險行動。

  6月 紅軍第一軍團成立,朱德任總指揮,毛澤東任政治委員兼前委書記。同月,紅軍第三軍團成立,彭德懷任總指揮兼前委書記,滕代遠任政治委員。7月,紅軍第二軍團成立,賀龍任總指揮,周逸群任政治委員兼前委書記。

  8月23日 紅軍第一方面軍成立,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總前委書記兼總政治委員。

  冬-翌年秋 中央革命根據地軍民在毛澤東、朱德指揮下,連續粉碎國民黨軍的三次“圍剿”,鞏固和擴大了根據地。鄂豫皖、湘鄂西等革命根據地也相繼取得反“圍剿”的勝利。到1932年春前后,各革命根據地共殲敵20余萬人,主力紅軍發展到約15萬人。

  1931年 

  1月7日 中共擴大的六屆四中全會在上海召開。王明(陳紹禹)實際掌握了中共中央的領導權。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黨的領導機關內開始了長達四年的統治。9月,王明到莫斯科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臨時中央在上海成立,由博古(秦邦憲)負總責。1933年1月,臨時中央被迫由上海遷至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瑞金。

  9月18日 日本帝國主義制造九一八事變,開始大舉侵占中國東北。東北各階層人民和愛國官兵紛紛組織抗日義勇軍等各種形式的抗日隊伍。中國共產黨在抗日義勇軍中積極開展工作,并組織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從1932年起,黨先后組織了由漢、滿、朝鮮、蒙古、回等民族愛國志士參加的十余支抗日游擊隊,逐漸成為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主力,并發展為東北人民革命軍、東北抗日同盟軍等武裝。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奮起抵抗,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同時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11月7日 紅軍第四方面軍成立,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治委員。

  11月7日-20日 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2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朱德任主席。27日,毛澤東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和中央執行委員會人民委員會主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工農民主政權,是中國共產黨在局部地區執政的重要嘗試。其他根據地也相繼召開各級工農兵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各級蘇維埃政府。

  11月 紅色中華通訊社成立。1937年1月,改名為新華社。

  12月14日 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1.7萬余人在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黃中岳率領下,于江西寧都起義。隨后改編為紅軍第五軍團,季振同任總指揮,蕭勁光任政治委員。

  12月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創刊。

  本年 經過三年多實踐,黨的土地革命路線基本形成,即: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

  1932年 

  12月 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領導的陜甘游擊隊改編為紅軍。1933年3月后,創建先后以照金、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1934年11月,正式成立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和革命軍事委員會,習仲勛當選為蘇維埃政府主席,劉志丹任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年底-翌年3月 在周恩來、朱德指揮下,中央革命根據地取得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

  1933年 

  1月-2月 紅四方面軍主力開辟以四川通(江)、南(江)、巴(中)為中心的川陜革命根據地。此前,紅四方面軍主力于1932年10月撤離鄂豫皖革命根據地。

  5月8日 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成立,朱德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周恩來任總政治委員。

  6月中旬 紅軍第六軍團組建。1934年8月,紅六軍團軍政委員會正式成立,中央代表任弼時任軍政委員會主席,蕭克任軍團長,王震任政治委員。

  9月 蔣介石調集100萬兵力對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其中50萬兵力用于進攻中央革命根據地。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在反“圍剿”中推行單純防御的軍事路線,使紅軍和革命根據地遭受重大損失。

  1934年 

  7月 尋淮洲、樂少華、粟裕等領導的紅七軍團改編為北上抗日先遣隊,開赴閩浙皖贛邊區活動。11月,同方志敏領導的紅十軍會合后組成紅十軍團,成立以方志敏為主席的軍政委員會。

  8月7日 紅六軍團從湘贛革命根據地突圍西征。10月,與紅三軍會師。紅三軍恢復紅二軍團番號,賀龍任軍團長,任弼時任政治委員。隨后,逐步開創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

  10月中旬 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中央紅軍主力等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11月中旬至1935年11月中旬,紅二十五軍,紅四方面軍,紅二、紅六軍團也相繼撤出鄂豫皖、川陜、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

  10月下旬-12月初 中央紅軍連續突破國民黨軍三道封鎖線,在突破第四道封鎖線的湘江戰役中遭受重大損失。渡過湘江后,中央紅軍從長征出發時的8.6萬余人銳減到3萬余人。

  10月 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后,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以項英為首的蘇區中央分局和中央軍區、以陳毅為主任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領導留在南方根據地的紅軍和游擊隊堅持斗爭。南方游擊戰爭歷時三年,地域范圍包括八省十幾個地區,有力配合了主力紅軍的戰略轉移,保留了革命力量。其間,瞿秋白等犧牲。

  12月18日 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黎平召開會議,根據毛澤東的建議,通過決議,放棄到湘西北同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的計劃,改向貴州北部進軍。此前,中共中央負責人在湖南通道召開緊急會議,討論轉兵問題。

  1935年 

  1月15日-17日 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擴大會議,集中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會議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委托張聞天起草《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取消長征前成立的“三人團”。會后不久,在向云南扎西地區轉進途中,中央政治局常委決定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的責任,毛澤東為周恩來在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后成立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小組,負責全軍的軍事行動。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歷史關頭召開,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啟了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1月下旬-5月上旬 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南渡烏江,佯攻貴陽,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擺脫了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隨后順利通過四川涼山彝族地區,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繼續北上。

  5月-7月 陜北紅軍在劉志丹等指揮下,粉碎敵人軍事“圍剿”,使陜甘邊和陜北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陜甘革命根據地(又稱西北革命根據地)。陜甘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全國碩果僅存的完整革命根據地,為黨中央和各路紅軍長征提供了落腳點,為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后由紅軍改編的八路軍主力奔赴抗日前線提供了出發點。

  6月中旬 中央紅軍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與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中共中央根據會師后的形勢,確定北上建立川陜甘革命根據地的戰略方針。9月9日,張國燾拒絕執行北上方針,命令右路軍南下。12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通過關于張國燾錯誤的決定。10月,反對北上、堅持南下的張國燾另立“中央”。紅四方面軍南下后遭受嚴重損失。1936年6月,張國燾被迫取消另立的“中央”。

  8月1日 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草擬《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央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八一宣言)。宣言主張停止內戰,組織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對日作戰。

  9月中旬 紅二十五軍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同當地的紅二十六、紅二十七軍會師,合編為紅十五軍團,徐海東任軍團長,程子華任政治委員。

  9月 紅一、紅三軍和軍委縱隊北上到達甘肅哈達鋪,正式改編為陜甘支隊,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治委員。10月19日,抵達陜北吳起鎮。中央紅軍主力勝利結束長征。11月3日,恢復紅一方面軍番號,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治委員,下轄紅一軍團(由陜甘支隊改編)、紅十五軍團。

  12月9日 由于日本加緊侵略華北,中國共產黨領導北平學生掀起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運動(一二·九運動),并迅速波及全國,形成抗日救國的新高潮。

  12月17日-25日 中央政治局在陜北瓦窯堡召開擴大會議,確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會后,毛澤東作報告,系統闡述這一方針。

  1936年 

  2月 東北各抗日武裝統編為東北抗日聯軍。到1937年秋,建立11個軍,共3萬余人。東北抗日聯軍相繼分編為第一、第二、第三路軍,分別由楊靖宇、周保中、李兆麟等率領。

  2月-7月 紅一方面軍先后向山西、綏遠等地和陜、甘、寧三省邊界地區發起東征戰役和西征戰役。

  6月下旬-7月初 紅二、紅六軍團長征抵達四川甘孜地區,與紅四方面軍會合。7月5日,紅軍第二方面軍成立,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治委員。在中共中央積極爭取及廣大指戰員斗爭和要求下,紅四、紅二方面軍共同北上。

  10月9日 紅一、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22日,紅一、紅二方面軍在甘肅隆德將臺堡(今屬寧夏西吉)會師。至此,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是一次理想信念、檢驗真理、喚醒民眾、開創新局的偉大遠征。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長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這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10月下旬 為打通蘇聯援助的道路,紅四方面軍一部奉中革軍委命令,西渡黃河準備執行寧夏戰役計劃。11月11日,渡河部隊根據中央決定稱西路軍。深入河西走廊的西路軍將士以不畏艱險、浴血奮戰的英雄主義氣概,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堅持戰斗四個月,終因寡不敵眾,于1937年3月慘烈失敗。

  12月12日 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扣留蔣介石。中共中央確定和平解決事變的方針,并派周恩來、博古、葉劍英等前往西安。經過談判,迫使蔣介石作出“停止剿共,聯紅抗日”的承諾。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在抗日的前提下,國共兩黨實行第二次合作已成為不可抗拒的大勢。

  1937年 

  1月13日 中共中央機關遷駐延安。

  5月 中共中央先后召開黨的蘇區代表會議和黨的白區代表會議,進一步總結歷史經驗,明確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任務。

  7月7日 日本侵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當地中國駐軍奮起抵抗。8日,中共中央向全國發出通電,指出:“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也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即全國抗戰的開始。中國的全民族抗戰在世界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

  7月-8月 毛澤東撰寫《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中的《實踐論》和《矛盾統一法則》(后改為《矛盾論》)。

  8月22日-25日 中共中央在陜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洛川會議)。會議指出,必須堅持統一戰線中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在敵人后方放手發動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爭,在國民黨統治區放手發動抗日的群眾運動。會議通過《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中共中央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標志著黨的全面抗戰路線的正式形成。會議決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毛澤東為書記(亦稱主席),朱德、周恩來為副書記(亦稱副主席)。

  8月25日 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宣布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下轄三個師,全軍約4.6萬人。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部,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之后,黨在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瓊崖紅軍游擊隊除外),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下轄四個支隊,全軍約1.03萬人。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

  8月 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太原組建新的領導機關。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還成立(或重新成立)了北方分局、晉察冀分局、太行分局、冀魯豫分局、山東分局、長江沿岸委員會、長江局、東南分局、東南局、中原局、華中局、南方局、南方工委、西南工委、陜甘寧邊區中央局、西北局、晉綏分局。

  9月22日 《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由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23日,蔣介石發表實際上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中共中央的宣言和蔣介石談話的發表,宣告國共兩黨重新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

  9月25日 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主力在晉東北取得平型關大捷,殲滅日軍1000余人,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p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x auto 25px; line-height: 36px;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

下一篇: 熱烈祝賀公司喬遷新址~

上一篇: 張家港無塵車間裝修